shehui

大连甘井子检察院创新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

2025-02-18 13:24:13   法治日报-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春寒料峭的二月,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华路司法所内暖意融融,一场特殊的帮教正在进行:检察官们身着便装,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明宇同学(化名)围坐桌前,从CBA联赛聊到校园运动会,从学校图书角聊到最近爱看的书,少年紧绷的神经在轻松对话中逐渐放松。这是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检察院推行“三‘不’工作法”的日常场景,也是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的探索实践。

该院在刑事执行工作中,探索建立了“司法保护+社会支持”双轨帮教体系,联合大连市社会心理工作室将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作为提升高质效办案水平的有效手段。经过调研,发现传统矫正工作存在“三重压力阈值”,由此探索出“司法温度公式”量化帮教模式,将司法温度转化为可量化的科学参数,通过精准拆解帮教过程中的压力因子,以“心理干预数据化、教育矫治可视化”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对最高检提出的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科学转化。

三“不”工作法是该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举措:一是去标签化接触:不着制服,便装会面消除身份隔阂;二是非程式化沟通:不刻板说教,家常对话拉近距离;三是零痕迹化保护:不拍照记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

“最近关注辽篮了吗?听说要引进一位新外援。”检察官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点亮了少年有些黯淡的眼眸。话匣子渐渐打开,当明宇同学吐露“想竞选体育委员却觉得自己不够资格”的顾虑时,检察官解释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你的犯罪记录已经依法封存。除司法机关办案需要外,其他单位都无权查阅你的记录。不用担心,你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参与竞选。”随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相关条款的逐一解读,少年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眼里也流露出自信。

随后,一本精心编印的《未成年人普法手册》递到明宇同学手里,检察官指着“违法犯罪行为成本计算表”专栏,用明宇同学熟悉的篮球术语引导:“就像球场犯规要罚球一样,人生一旦越界,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的沉重。犯规可能让球队失去取胜机会,越过法律红线不仅会损害他人利益,还会让自己的人生偏离正轨,失去原本可能拥有的美好机遇和发展空间。”检察官的话语平实而有力,逐步引导明宇同学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过往,了解法律知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未成年人矫正不是简单修剪,而是幼苗扶正。”检察官介绍:“当司法温度渗透到办案的每一个环节,矫正对象才会真正放下戒备,敞开心扉。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青少年认知语言的创新,正是三‘不’工作法中‘非程式化沟通’的生动体现”。

下一步,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通过践行“三‘不’工作法”、建立“司法保护+社会支持”双轨帮教体系,切实将最高检工作要求转化为基层检察实践。这既是对“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协同健全分级干预矫正机制”要求的创新性落实。

大连甘井子检察院创新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

临别时,明宇同学在普法手册扉页郑重写下了新年愿望。窗外春雪消融,经冬愈苍的松柏枝头已萌新绿,恰似这些曾经迷途的青春,终将在法治暖阳中重获抽枝发芽的力量。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