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hui

马云和阿里收获开门红

2025-02-17 14:48:35   投中网

马云和阿里收获开门红

时隔三个月,上周马云再次出现在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

他身着印有集团标识的黑色棉马甲,领口微敞,露出内搭的深色高领毛衣。阿里巴巴的员工们里三层外三层,用手机记录着他们的精神领袖,不时分开两侧站定为马老师腾出去路。尽管马云已年过六旬,但短发修剪的很立正,面色红润嘴角带笑,显然心情大好。

这场看似寻常的园区巡视,被看作是阿里“战略回归”的隐喻。当日,港股开盘后阿里股价应声冲高至108.6港元,年初累计涨幅达28%,创下自2024年8月以来的新高,有分析师戏称:“马老师的春风,吹动了资本的神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马云的出现,资本市场也慷慨地买了单。毕竟每次马老师出现在阿里园区,总意味着要发生点什么大事,尤其是这两年以来,这样的“大事”基本上都是好事。

当晚就有外媒爆料,马云回来是为了搞定一个“大合同”——与苹果合作。两天之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阿联酋的一场大会中,公开回应称,“苹果在中国需要一个本地化的合作伙伴,为他们的手机服务。苹果一直非常挑剔,他们与中国的多家公司进行了交谈。最终,他们选择与我们做生意。”

不过百度也不完全是失意的,虽然苹果公司已经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但苹果仍在继续与百度合作。具体分工为:阿里巴巴将为国行版iPhone、iPad和Mac用户创建一个可分析和修改苹果人工智能模型的设备系统,而百度将负责视觉智能等功能。由此看来,一是苹果多供应商的必然选择,二是苹果可能认为,多模态是百度的优势。

确认与苹果的合作后,阿里巴巴股价更是高开高走,当天盘中涨超9%,一度创下自2022年以来新高,次日收涨超6%,年内涨幅超50%。

其实,阿里巴巴近期股票的涨势只是其开年开门红的一个缩影。

早在DeepSeek概念刚席卷资本市场之时,阿里作为其中的热门概念股,便已经开始受益。而当时的逻辑是,阿里云作为国内市占率第一的云服务商很可能成为DeepSeek浪潮之下的首批受益者,当然,另一个加分项是阿里AI本身做的也不错,但通义千问还只是中国大模型中的一份子,DeepSeek出现后,阿里云的迅速跟进对接与阿里云的价值才被资本市场发掘。

如今苹果与阿里的合作,一下成了阿里AI的鲜活广告牌,这种认可不仅让阿里保住了里子,更挣来了面子。

阿里云在云计算市场的地位已经无需赘述了,接下来再谈谈阿里AI。

2023年9月,刚刚接棒阿里CEO的吴永铭在首封全员信中,指出了“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核心战略。

除了传统电商业务外,阿里云和AI都被提到了更关键的位置。在内部,吴永铭手下有两个关键人:周靖人和刘伟光,其中周靖人是负责通义系列产品的,也就是在内部做AI的创业。而刘伟光则是负责阿里云传统的那部分业务。

阿里大举投资AI,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云资源置换的,而且外部投资的这些公司实际上也是通义的竞对,其内部对这样的决策多少有些微词。

关于这一点,蔡崇信在最新的采访中给出了解释:“我们是五个其他大型语言模型的叔叔或阿姨。当他们的模型训练时,他们必须使用我们的云计算资源,这对我们的云业务有帮助。但这也是对冲我们赌注的一种方式,在过去25年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你负担得起,你可以选择专有的、开源的,或者投资于别人。AI是一个太重要的领域,你不能只走一条路。”

他还表示,这让他想起了一句话,当你来到一个岔路口时,就接受它。

但好在,通义自己是争气的。

不久前,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发布了最新的开源大模型榜单(Open LLM Leaderboard),榜单显示,其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阿里通义千问(Qwen)开源模型二次训练的衍生模型。

此外,通义在春节期间发布的Qwen2.5-Max在各大榜单的不同能力上都与DeepSeek V3打得有来有回。与此同时,通义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其主打全尺寸、全功能,最小的能够支持1.5B运行。

上周在与企业交流时,不少企业称公司最早就是用了通义的模型,虽然现在部分被DeepSeek取代,但不可否认,在to B端的开源大模型市场,通义仍旧有着绝对优势。

当然,如果只把阿里AI框在大模型领域,那着实是看浅了。再回到开篇提到的“马云巡园”,据阿里员工透露,马云此次参观了闲鱼和夸克两个办公区域,而夸克则是当下阿里AI to C应用的重要承载者。

这意味着什么?或许仅仅作为AI基建玩家参与到这次的浪潮中,远不能满足阿里高层对其未来估值的想象。

一切都有迹可循。

从去年起,夸克推出多个新产品,逐渐向一站式AI办公平台的方向发展。去年11月,新榜数据显示,夸克的月访问量已超过6300万。另据《智能涌现》,去年11月底,前淘宝用户事业部和阿里妈妈负责人吴嘉已回归智能信息事业群,担任总裁,专注AI To C方向业务的探索。

这仅仅是开始。

日前,通义To C方向的人员团队也被调整到了吴嘉手下,该团队甚至与夸克平级。2月初,世界知名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教授(Steven Hoi)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向吴嘉汇报,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可见,在对AI应用的追逐上,阿里同样激进,毕竟在这个属于AI的iPhone时刻,谁都想成为下一个超级APP的缔造者。

而这些动作背后是最高管理层的直接授意,蔡崇信在给出对AI下一步的最新判断中提到,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小型模型,很多人开始将资源投入应用领域。

他表示,随着DeepSeek爆火,人们会开始改变方向,不再把数百亿美元投入计算基础设施中,而是关注世界上实际的问题,用AI去解决它们。大家应该专注于应用,并利用开源社区和生态系统共同开发AI。

从电商巨头到AI核心玩家,资本市场也正在重估阿里。中信证券已将阿里目标股价上调至135美元/ADR,其逻辑正是AI能力从“成本中心”向“利润引擎”的质变。

另有分析指出,更核心的逻辑在于,过去,市场对阿里的估值长期锚定在电商GMV与云服务收入,但现在,一个新叙事正在徐徐展开——AI技术正在成为打通C端与B端的超级连接器。

相比于AI,另一个关于阿里不得不提的热门小事,就是《哪吒2》。

很多人知道《哪吒2》的爆火让不被看好的光线传媒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其实,阿里是光线传媒当前的第三大股东,也是此次《哪吒2》高票房的直接受益者。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于2015年以24亿元入股光线传媒,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78%,只不过自2019年起,阿里创投多次减持光线传媒股份,持股比例逐渐下降。

在《哪吒2》上映前的2024年12月,阿里创投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4.999997%,不再是持股5%以上的股东。据计算,仅12月内阿里创投的减持金额便高达1.14亿左右。

即便如此,自《哪吒2》上映以来,光线传媒股价累计涨幅超200%,市值从280亿元增至超400亿元,如果阿里仍持有那4.99%的股份,对应市值约20亿元(较减持前增值约4.8亿元)。

不过,光线传媒的龙虎榜显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外大街证券营业部自光线传媒大涨以来,总计陆续卖出价值20亿元左右的股份,因此有未经证实的市场猜测,“阿里清仓光线了”。

不管如何,2025年一开年阿里可谓是赢麻了,随着外资纷纷看多中国资产,阿里更成了中国版MAG 7的“领头羊”,带动恒生科技指数创了去年十月以来的新高。

今年以来,阿里市值飙涨了6000多亿港元,近一个月内累计涨幅超50%。最新市值达到2.36万亿港元(约为人民币2.2万亿)。这对于近年来一直股价低迷的阿里,无异于一个巨大的翻身仗,毕竟去年初其股价还徘徊在60多港元/股,不足现在一半。

这样的表现也足以吸引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投票。

据各机构最新13F季度持仓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摩根士丹利、全球规模最大的挪威主权基金、“华尔街抄底王”大卫·泰珀管理的Appaloosa对冲基金、英伟达等美国头部科技公司投资者PRIMECAP管理公司和知名投资人段永平等纷纷增持阿里。

在DeepSeek、苹果以及马老师的加持下,阿里2025年一开年就搏了“开门红”,更有市场评论称,阿里巴巴股价超越去年10月的高点只是开始。就在今天,马云还出现在了座谈会中。就如《谁的运不是国运?》那篇文章所说,马老师依旧是那只能掀起最大风浪的蝴蝶。马云也不止是马云了,他已经成了一个风向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