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hui

TikTok复活背后的生死时速

2025-02-17 11:15:24   华商韬略

TikTok复活背后的生死时速

2025年2月14日,TikTok在美国悄然“复活”。

这一天,1.7亿美国用户屏息刷新手机,等待重新下载的按钮亮起。此时距离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不卖就禁”法案已过去11个月,而这场关乎TikTok存亡的战役,仍在继续,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的“极限自救”,也仍未停止。

2024年3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不卖就禁”法案那一天,夹杂了些许白发的周受资站在印满TikTok标志的背景板前,语气诚恳且坚定地表示:“我们会为用户的自由战斗到底。”这句话,也最终成为贯穿TikTok这场“极限救援”的宣言。

“猎杀行动”

过去一年,美国政府对TikTok的“猎杀行动”达到高潮。

2024年1月3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举行的一场听证会极为引人关注。这本是一场由五大科技巨头Meta、X、TikTok、Snap和Discord首席执行官共同出席,聚焦于儿童安全的听证会。

但听证会进行到一半时,讨论的话题完全脱离了原本的议题,TikTok和周受资突然成了炮火焦点。

——“你屡次说你住在新加坡,你是哪一国公民?”

“新加坡。”

——“你还是其他国家的公民吗?”

“不是,我是新加坡人。”

——“你有新加坡护照吗?”

“是的,我在新加坡军队服役过两年半。”

——“你有其他国家的护照吗?”

“没有,我是新加坡人。”

——“你妻子是美国人,你孩子是美国人,你曾经申请过美国公民身份吗?”

“没有。”

面对美国参议员汤姆·科顿抛出的一连串略显低级的问题,周受资悉数耐心作答,唯有倒数第二个问题时,他罕见地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

很显然,不怀好意追问周受资的国籍身份的汤姆·科顿,根本不知道新加坡不承认双重国籍。

《华盛顿邮报》将科顿的提问方式描述为“麦卡锡式的”。新加坡《海峡时报》在Instagram上传了这段对话的视频,下方有新加坡用户评论道:“参议员,您知道新加坡在哪里吗?”

科顿连珠炮似的发问后,“新加坡人”一度成为热词登上社交媒体X的热词榜单,他本人的名字更是位列榜单首位。

这场听证会,也让人想起一年前的2023年3月。

当时,周受资身穿深蓝色西装,只身一人坐在数米长桌的一侧,对面是数十位共和党议员。长达5个小时的质询中,他以从容不迫的沉着和稳重的魅力,悉数回答了数十人关于信息安全、青少年保护、毒品信息以及程序上瘾的质问。

“这一战”也让周受资在一夜之间,成了大半个世界的焦点人物。

TikTok团队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发现,国会质询后,高达90%的TikTok用户表示支持周受资。甚至美国媒体也表示,“周受资正在被塑造为美国Z世代的新偶像”。

与民意支持大显割裂的是,会议一结束,一小撮议员就开始策划一项秘密行动,起草一份让政府强制出售或禁止TikTok的提案。为了更顺利达成目标,参与者们还在长达一年时间隐藏了他们的行动。

几乎是直到最后时刻,这些人才迅速将“法案”送到了时任总统拜登的办公桌,有参与者将这个过程称为“迅雷突击”——从法案公开提出到递交给总统,只用了七周,极为罕见。

这样的策略也让TikTok措手不及。

2024年3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52票支持、6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这项针对TikTok的法案。

2024年4月24日,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这项国会两院通过的“不卖就禁用”法案,要求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将TikTok出售给非中国企业,否则这款应用程序将于2025年1月19日后在美国被禁用。

作为回应,周受资在自己的TikTok账号上发布了一则视频,“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禁令,它将摧毁美国700万家企业,并让1.7亿美国人噤声。”

他进一步阐述道,“这显然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时刻,但这并不一定是一个决定性时刻,这实际上是一种讽刺,因为TikTok上的言论自由恰恰反映了让美国成为自由灯塔的相同价值观。TikTok为普通美国人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方式,让他们能够被看到、被听到。”

“请放心,我们不会离开。我们有信心,我们将继续在法庭上为你们的自由而战,事实和宪法都站在我们这一边。”

“极限救援”

面对咄咄逼人的法案,TikTok并没有坐以待毙。周受资率领团队,从三条战线进行突围:

在法律层面:2024年5月,TikTok和字节跳动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裁定旨在封禁TikTok的《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违宪,并阻止该法律的执行。

TikTok在诉讼中称:这是国会历史上首次颁布法律,对某个特定言论平台实施永久性、全国性的禁令。TikTok还称,封禁TikTok明显侵犯了1.7亿美国人的宪法第一修正案权利。

为了赢得这场法律战,TikTok聘用了天团级律师团队,成员包括美国前总检察长诺埃尔·弗朗西斯科以及曾在里根政府担任美国司法部副总检察长助理,在克林顿政府担任商务部法律总顾问的安德鲁·平卡斯等。

周受资本人也在期间,多次前往硅谷、华盛顿等地,对美国国会议员、行业与民间组织代表,以及埃隆·马斯克等科技大佬进行游说。

在技术层面:TikTok其实在三年前,就自行提出了“得克萨斯计划”。计划的核心是,由TikTok将其美国用户的信息存储在甲骨文,并确保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将无法获取这些信息,其目的是借此解决美国监管部门对该短视频应用数据完整性的担忧,或者说不让美国政客们在这方面找借口。

据瑞银集团分析师估算,这一计划让TikTok每年向甲骨文购买价值约6.5亿美元的云服务,或成为甲骨文云计算业务的最大客户。

TikTok团队也多次表示,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将包含推荐算法在内的源代码交由甲骨文进行审阅,并赋予美国政府在特定情况下单方面暂时关停TikTok的权力。TikTok团队将其称之为“杀戮开关(Kill Switch)”。

资料显示,仅2021年至2022年间,TikTok就以“得克萨斯计划”与美国政府至少召开了14次会议、进行了9次书面演示并发送了15封邮件。但一封日期为2024年4月1日的信函中,TikTok的律师团队称:“美国政府忽视了进一步谈判的请求。”

民意层面:TikTok在应用程序中推出全屏弹窗提醒,指出“不卖就禁”法案剥夺了1.7亿美国人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将损害数以百万计的企业、破坏全美无数创作者的生计。此外,TikTok也直接向用户发送相关链接,提示他们致电所在选区的国会议员,敦促后者投票反对这项法案。

一时间,国会众议院各个办公室开始接到大量TikTok用户打来的电话,有时一分钟接到20个以上。有工作人员称,“来电量如此之大,以至于一些办公室不得不暂时拔掉电话线。”

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表示,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最需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保持理性,不能情绪化,周受资和TikTok无论在国会质询还是公开回应中,都十分理性;

第二,要真诚透明,可以看到周受资和TikTok无论是聘用前高官,还是多渠道游说,全都公开透明,合理合法。

第三,保持与民众沟通,让TikTok的政策更加公开化,让用户老百姓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李稻葵认为:“从上述三个层面来看,在面对美国政府的重重施压下,TikTok的应对几乎满分。”

“商业奇迹”

TikTok保卫战背后,是TikTok用七年创造的“商业奇迹”。

2017年8月TikTok进入美国市场后,短短三年就在美国迅速蹿红。2020年开始,它成为全球互联网圈最引人关注的项目,打乱了原本的全球互联网秩序。

很快,美国政府便宣称,考虑封禁TikTok,字节开始了漫长保卫战。

这场危机伊始,上任仅100天的TikTok的首席执行官凯文·梅耶尔就宣布辞职。加入字节跳动刚满一个月的周受资于2021年临危受命。

起初,市场一度对周受资能否胜任该职位心生怀疑,在很多报道中,当时仅有38岁的周受资,都被描述为“实际权力有限,主管财务和运营”。

但周受资很快把问号变成了感叹号:不但在危机四伏的政策市场环境让TikTok继续存活,而且在经营业绩上交出了更加惊艳的答卷。

2021年,TikTok在美国的用户规模仅为5220万。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7亿。据数据公司Morning Consult称,自2020年初以来,每天使用TikTok数次的美国成年人比例,也已从4%上升至20%。如今,TikTok在美国的用户,已经达到美国总人口的一半。

对于许多内容创作者来说,TikTok更已成为职业生活的“必需品”。28岁的希拉是一名全职内容创作者,她于2021年从澳大利亚移居美国后,便在TikTok上开设了自己的账号,如今正在TikTok上拥有超过50万名粉丝。尽管希拉也同时拥有Snapchat和YouTube账号,但是TikTok一直是她回报最大的平台。“我花了很多年时间去发布视频、做直播,拥有了喜欢我的粉丝,并赚到钱。我真的很感激我迈出了这一步,并获得了好运。”

“TikTok早已改变了我的生活。”38岁的图书编辑凯蒂·伍尔夫居住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她透露,自己大约80%的客户都是通过TikTok获得的。

2023年9月12日,TikTok Shop正式在美国市场上线。依靠此前积累的流量加持,快速在电商市场站稳脚跟。仅仅一年多时间,TikTok美国电商日均销售额便已达2000万美元左右。

这也吸引了众多品牌和广告商的涌入。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69%的企业表示,他们2024年通过TikTok进行的营销促进了公司销售额的增长,39%的企业认为TikTok对其业务发展至关重要。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预测,到2026年,TikTok的美国业务有望带来187亿美元的广告收入。

对于如此庞大的美国用户和企业而言,“不卖就禁”法案堪称“也同样是一场灾难”。很多美国用户就提出质疑称,TikTok之所以遭到封禁,是因为它的影响力超过了Meta等本土科技巨头。如果TikTok不那么受欢迎,根本不会受到美国立法者的关注。

更有用户表示,“这从来不是国家安全的问题,而是美国人想毁掉或者夺走TikTok。”

从“猎杀”到“续命”

2025年1月17日,距离美国时间1月19日TikTok“不卖就禁”法案生效只剩不到48小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正式判决,以9:0裁定TikTok“不卖就禁”法案符合美国宪法,TikTok全面败诉。

迫于法律的约束,当地时间1月18日19时30分,TikTok无奈关停了对美用户服务。此时,距离“不卖就禁”法案正式生效已仅剩下几个小时。

“美国用户经历了一个没有TikTok的夜晚。”《旧金山纪事报》称,许多美国用户发现登录不上TikTok,开始拨打911报警电话向警方求助。局面紧张到俄勒冈州、俄亥俄州、明尼苏达州和亚拉巴马州的多个警察局发表声明,告诫TikTok用户不要再拨打报警电话。

也有一些用户,在TikTok被关停之前,集合式地转移到另一款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让这个中文平台快速出现了大量美国用户与英文内容。一个名为“tiktokrefugee(TikTok难民)”的话题下,不到24小时,笔记数量就从2000多条上涨至7.7万条,总浏览量也从39万涨至超3858万。

令人吃惊的是中美网友的“打成一片”。中国网友发现,大量涌入的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上呈现了自己国家的文化、生活状态,甚至是家里的小猫、小狗,大家一起戏称这一现象为交“猫税”“狗税”。

除此之外,中美网友还开启了在线“对账”,“你们美国人每月赚多少?要花多少?”也有美国用户在帖子中问道:”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美国人,想知道在中国,大家都工作多长时间?”

一名TikTok难民还想问中国人对美国人的看法,并得到了一连串的回答,比如:“我们不喜欢美国政客,但我们欢迎友好的美国人”、还有“如果你养猫,那我们就是朋友”。

“这一切都很可爱。”《Vogue杂志》的文化作者艾玛·斯佩克特,在文章中写道:“当X上的偏执仇恨言论愈演愈烈,Meta放弃了事实核查机制,我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在网上寻找新的精神家园——我不想失去TikTok,也开始喜欢小红书。”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一切已成定局之时,一场戏剧性的转折却在短短14小时后发生了:TikTok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公司已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达成一致,正在恢复相关服务。

TikTok复活背后的生死时速

原因是,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行政令,要求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TikTok“不卖就禁”法律在未来75天内暂不执行。

这一天,也是特朗普正式就职美国总统的典礼日。当天的华盛顿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坐席拥挤,一般来说,只有前总统、总统家人和内阁官员会才受邀入席。但风口浪尖上的周受资也岀现在了这些人当中,而且座位被安排在了图尔西·加巴德——特朗普刚刚提名的新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旁边。

“这样的安排略显奇怪,但周受资的表情依旧从容。”社交媒体上有人评论称。

尽管特朗普在自己的上一任期强烈反对TikTok,但在2024年大选中,他的竞选团队通过TikTok获得了数十亿次观看量,这让他对TikTok有了好感,“我心中对TikTok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但特朗普为TikTok“续命”75天,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要“夺走”TikTok。在上一任期,他就希望美方能够收购TikTok,但计划最终没有落地。他此次为TikTok“续命”的目的也是,希望美方“能在未来的合资企业中拥有50%的所有权”。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TikTok在美国运营多年,深受美国用户的喜爱,为促进美国国内的就业、拉动消费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美方能够认真倾听理性的声音,为各国市场主体在美国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她进一步强调,“对于企业的运营和收购这一类的行为,我们始终认为应当根据市场的原则,由企业自主决定。如果涉及中国企业,应当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

2025年2月14日,TikTok在美国应用商店悄然“复活”当天,特朗普再次表示,TikTok“不卖就禁”的宽限期可以延长,但“可能没这个必要”。

前两天,特朗普在白宫与记者互动时表示,“仍然对就TikTok达成一项交易抱有希望。”

目前来看,TikTok的博弈仍将继续。但这场战役早已超越商业范畴。

七年来,《美国陷阱》揭露的“长臂管辖”戏码,在TikTok身上重演却又被改写。当技术遭遇地缘政治,商业碰撞上所谓的国家安全,这场较量再次证明:所谓的自由巿场经济,它从来都不曾真正自由与市场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