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智科助贷500亿净利减少5亿 宜享花被曝 “查额度变借款”
2025-04-14 16:02:20 鳌头财经
“只是想看一下额度,就变成借款了!”近期,不少消费者投诉称遭遇宜享花“被贷款”。
宜享花是美股上市公司宜人智科(YRD)旗下的助贷平台。2024年,宜享花为宜人智科贡献了超过500亿元的助贷业务规模。不过,宜人智科的经营仍然承压。
年报显示,2024年,宜人智科营业收入58.06亿元,同比增长18.59%;归母净利润15.82亿元,同比减少近5亿元。营收净利背离,与宜人智科逆势扩张、大举推销宜享花导致销售费用高企有关。
从网贷转型为助贷,并延伸至保险经纪和电商,宜人智科试图以“三驾马车”驱动。但是,助贷业务投诉频频,保险经纪收入剧降,电商业务收入增速放缓,宜人智科将如何应对?
费用激增致增收不增利
助贷行业整体承压,宜人智科逆势扩张,但营收净利严重背离。
今年3月20日,宜人智科披露了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06亿元,同比增长18.59%。
2024年,公司新增贷款规模500亿元,同比增长48.72%,在贷余额218亿元,同比增长70%,助贷业务收入34.73亿元,同比增长约3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56.9%,为核心业务。正是得益于助贷业务规模扩张,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不过,宜人智科的归母净利润并未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增长。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5.8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98亿元,同比下降23.94%。
此前的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3亿元、11.95亿元、20.80亿元,同比增长249.11%、15.67%、74.09%。
在经历了连续3年高速增长后,2024年,虽然营业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费用急剧增长。
2024年,宜人智科的销售与市场费用11.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9亿元,同比增幅达82.04%,主要用于获客和品牌升级。
2024年,宜人智科启动品牌升级,为吸引更多高质量借款人,公司加大推广力度,第四季度月活跃用户达450万。
宜人智科的研发费用4.12亿元,同比增长176.51%,主要用于AI布局。
导致宜人智科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或有负债拨备金,高达8.69亿元,与2023年的2700万元相比,猛增3122%。这源于公司承担风险的贷款量增长,计提的或有负债准备金暴涨,说明尽管公司助贷业务规模(在贷余额)急剧增长,但优质贷款占比并不高。
由此可见,销售及市场费用、研发费用、或有负债准备金三项大幅增长,给归母净利润带来巨大压力,导致公司增收不增利。
业绩低于预期,3月20日,宜人智科股价大跌20.44%。
宜享花被指 “强制贷款”
宜人智科的核心业务正遭受密集投诉。
推动宜人智科营业收入增长的助贷业务,由助贷平台宜享花承载。2024年,公司销售及市场费用大幅增长,正是因为在砸重金猛推宜享花,包括在抖音、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投放广告。
“张张嘴,摇摇头,今年过年不用愁!”常有抖音用户收到宜享花的广告。不过,不少抖音用户投诉称陷入了宜享花的借款陷阱。
在啄木鸟投诉平台上,一消费者投诉称,4月4日在抖音上无意看到宜享花广告,点击后只想测试额度,结果平台直接打款9100元,且伪造消费者签名,未显示借款合同及签字,收费不透明。
还有消费者投诉称,只想查看额度、不想借钱,宜享花却直接放款5.5万元,还不让立即还款。
从部分投诉内容来看,消费者登录宜享花APP测试额度,未申请借款也未签字,结果“被贷款”,还款方式大多为等额本息。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宜享花的投诉量高达24229条,主要集中于收费不透明、暴力催收等,近期“被贷款”投诉明显增多。
一消费者称,3月28日下载宜享花APP查看额度,未借款,客服电话称费率调低,消费者明确拒绝。3月30日早上发现宜享花直接打款,借款合同签字人并非本人。
鳌头财经发现,因频繁收到宜享花推送,消费者尝试查看额度和利率时,“稀里糊涂”借款的投诉不少。
近期有人士测试:登录宜享花APP,按提示输入身份证信息、填写北京朝阳区居住地,绑卡后开通协议支付。读取位置后进入“预约借款”页面,确认按钮显示“审批通过,立即放款”,查找“借款合同相关协议”仅见授权书,无借款合同。退出后首页显示最高可借额度20万元“预约中”,不久绑定银行卡收到4万多元打款,交易方为“西安银行宜享花个人贷款放贷资金过渡户”。
借款按等额本息分12期还款,经IRR计算真实年利率接近36%。还款页面显示借款合同年利率5.2%,另含担保费、咨询服务费。
此外还有一份承诺函,声称申请贷款时工作或借款所在地在陕西省范围内,与填写的北京居住地不符。
分析认为,这份承诺函可能是为规避西安银行不能开展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
该人士质疑,宜享花撮合西安银行违规跨地域放款,虚构承诺书。
三大业务各有各的难处
宜人智科的压力在加大。
宜人智科的前身是宜人贷,由唐宁创办。
公开信息显示,唐宁在北大数学系就读期间于新东方兼职,成为名师后拒绝俞敏洪邀约,赴美攻读经济学硕士。回国后,唐宁成为中国第一代天使投资人,参与创办华创资本。
2006年,唐宁在北京创立宜信,2012年成立宜人贷,以P2P网络借贷为主营业务,2015年宜人贷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P2P第一股”。
2019年,母公司宜信集团将旗下多个业务板块(包括宜信普惠、宜信财富等)注入上市公司,完成重组后更名为“宜人金科”,定位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涵盖助贷、理财、保险经纪三大业务。
2020年,受政策影响,宜人贷全面剥离P2P业务,转向助贷模式,资金来源从个人转向持牌金融机构。2021年,公司推出电商平台“宜人优选”,试图通过自建消费场景与助贷业务协同,形成“金融+电商”模式。
2022年,理财业务逐渐淡出,宜人财富品牌升级为“宜人优选”,转向非金融服务。
2024年6月,宜人金科升级为宜人智科,弱化金融属性,强调科技驱动,标志着从金融科技向智能科技的全面转型。
目前,宜人智科形成了助贷(核心产品“宜享花”)、保险经纪(合翔保险)、电商(宜人优选)的三足鼎立格局,同时加速AI技术研发投入。
鳌头财经发现,宜人智科三大业务均面临压力:
核心业务助贷收入增长较快,贡献公司一半以上收入,但合规问题频发、市场推广费高企,且承担的风险贷款吞噬利润;
保险经纪业务由合翔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运营,服务于个人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融资等领域,在助贷中嵌入信用保证保险。2024年受监管费率下调等影响,保险经纪收入从2023年的9.6亿元降至4.1亿元,降幅57.29%,占营业收入比重降至6.94%;
电商业务依托“宜人优选”平台与助贷协同,2024年电商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长47.4%,占总收入35.7%,但增速放缓,用户渗透率接近瓶颈。
宜人智科在加码AI,目前有6个自有AI系统,应用于获客、催收等场景。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为例,2024年AI技术使运营成本减少近亿元。
2024年8月,梅娜辞任宜人智科CFO,接任者Yuning Feng曾供职于高盛、瑞银,有AI领域投资经验。
截至4月11日收盘,宜人智科市值4.63亿美元,不及公司2024年末货币资金38.41亿元。
三大业务均遇挑战,宜人智科的未来走向如何?唐宁的挑战来了。